官方公众号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首页> 师资队伍> 正文

王迎超

发布时间:2022-10-10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姓名:王迎超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3级)、博导

职务: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研究领域:隧道及城市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岩土渗流力学

招收研究生专业: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水利(建筑与土木工程)

◆个人简介

王迎超,男,博士、教授(34岁破格)、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全国仅10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地下空间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十佳青年教职工”、“科研攻关”标兵,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灾变机理与防控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2面1青)、国防JG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徐州市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20余项纵向科研课题,作为研究骨干参加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GF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主持中交、中铁、中建、部队等部门委托的横向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第一&通讯60篇),其中SCI 30篇(一作22篇,通讯8篇,IF最高14.224),EI 18篇(一作15篇+通讯3篇),1篇入选领跑者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进入1%高被引),1篇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授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国际发明专利3项、中国发明专利7项,获软件著作权7项。出版专著5部,参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1部。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行业协会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社会兼职:担任《Geofluids》客座主编、《地下空间》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青年编委、《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地质科技通报》青年编委。担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质与岩土工程监测分会常务理事、多场耦合专委会委员、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理事、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家等。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江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库专家、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库专家、上海市科技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议专家等。《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20多个国内外知名岩土期刊特邀审稿专家。

教学方面:获江苏省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第1)、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第1)、中国矿业大学教学成果(综合类)二等奖4项(3项第1,1项第2),主持完成江苏省省级教改1项、校级教改6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5项),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13篇(核心4篇)。主持完成“巷道‘钻爆法’施工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1套,出版全英文教材1部,担任校级精品培育课程《隧道工程》课程负责人。主讲本科生课程《隧道工程》和《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护》,主讲博士生课程《隧道工程稳定理论》、硕士生课程《地下工程灾害与防控原理》和《工程地质灾害案例诊断与分析》。

学生培养:指导研究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江苏省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吕志涛院士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次、江苏省优秀毕业生3次、中国矿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3次,全国首届地下空间创新大赛概念设计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指导本科生获住建部优秀创新实践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普通高校本科(团队)优秀毕业设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毕业论文奖2次、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3次。

◆代表性科研成果

围绕隧道及地下工程软弱围岩渐进性破坏、大变形及突水突泥灾变演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自主研制降雨及地下水渗流作用下隧道多功能模型试验系统,揭示渗流条件下隧道围岩失稳机理,形成复杂山岭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隧道突水突泥模拟试验方法,揭示开挖扰动条件下隧道突水灾变演化规律和隧道断层滞后突水机理;发展隧道及地下工程多相流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地下工程灾害风险预测预警体系及控制方法。

◆研究领域

1、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渐进性破坏机理及防控技术;

2、深长隧道突水突泥灾变演化机理及防控理论与方法;

3、复杂城市环境下地铁隧道施工安全与灾变防控技术;

4、隧道及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开发;

5、隧道及地下工程装配式结构研发及智能化监测技术;

6、区域地面沉降评价、预测及控制关键技术。

◆联系方式

Email:wych12345678@126.com;wangyingchao@cumt.edu.cn

手机:15262013821

通讯地址: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滚球自动投注 苏ICP备05007141号

Baidu
map